在去年美国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出台后不久,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救市计划,国内却一直按兵不动。后来迫于无奈和挽救不断下滑的经济所需,迅即启动了4万亿元的基础投资计划。从后来大半年的时间来看,当时的4万亿纯粹是一个画饼充饥的计划,因为不但4万亿元的资金来源不清楚,就连4万亿元用于哪些地方也不清楚(上周都还在公布4万亿元庞大的蛋糕将用于哪些方面),给人感觉似乎“四万亿元”的数目完全是某人随口说出来似的。
国家的四万元计划公布之后,很多地方政府也相继公布各自的宏伟规划,于是在一段时间里面好象回到了“大跃进”时期,每天都在见闻着当年那种放卫星的数据。据统计,最高的时候地方政府的计划资金曾高达16万亿元。如果加上国家的4万亿元的话,全国将在未来数年内总共投资超过20万亿元!——真不知道如何能拿到那么多的资金,或者说,真不知道我们一直都在叫穷的政府,怎么一下子都变得那么富有、那么阔气!!
回到股市上面。对于去年1664点的政策底,面对本来就没有跌透的市场,官方为了力挺股市所做的诸多努力,可谓史无前例。大家一直在思考究竟为了什么?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就象久旱遇甘露似地心存感激,认为股市的救星终于出现了。不过国内股市18年了,其圈钱的本质难道会突然改变?而且遏止住本身就不可能成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的下跌也能挽救经济?所以肯定是有目的的!
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故事自幼便知,虽说是童话但生活中却时常可以见到活生生的例子,股市里面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任何利于股市上涨的消息和政策,最终都会累积为向股市伸手要钱的坚实基础。前几天本博还在专门讨论本次行情哪怕不启动IPO,其实也已经起到了融资功能了,而且已经怀揣的资金何止千亿元?可就在此时,还是突然公布了重启IPO的计划,对于这么突然的行动,究竟该如何理解?
任何消息和政策的公布,都会有人将其归入利好或利空的范畴,其实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何为利好何为利空?只要不是公认的利好或利空而存在争议,那就都属于值得商榷的事情,就必须放在市场的某个阶段来考虑,而不是一味地将其定格。
对于一个只能做多的股票市场来说,有利于资金流入就是利好,有利于资金流出就是利空。面对昨日发布的IPO重启的政策重启ipo,不管其配套措施如何,肯定都属于从市场抽取资金的行为,所以肯定属于利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考虑到IPO重启后不可能马上就停止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于是这个利空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总是有人喜欢对某些政策或消息采用“短期利空长期利好”来安慰,那纯粹是不负责任的观点。何为短期何为长期?老是站在长期角度思考问题岂不已经足够另一大波行情了?!
本次IPO重启意见含有关于配售的“改进”措施,不少人就是冲着这一点认为是好事,其实不然,至少不该过于乐观。历史上曾经按照该办法发行新股实行过几年,而且出现在最熊的那几年,但最终也还是被取消了,这一方面说明这种办法并不是良药,一方面说明并没有收到预计中的效果。
对于配售问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得到新股必须买入股票,于是迫使一些资金被动入市买票,于是就可以增加市场资金供给。这种观点是完全经不起抨击的。历史上的无数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打新资金”是中国股市的一道风景线,至少3万亿元(最高时曾达到过5万亿元)的资金长期游离于一级和二级市场之间,扮演着新股搬运工的角色,要想它们进入二级市场,比要它们的命还难,它们是绝不会承担任何二级市场风险的,属于打死都不买票的资金,它们宁愿减少申购资金或降低中签比例,也绝不会在二级市场多呆一天(中了新股都在上市首日抛掉)。
说了半天,本文题目所含的意思还没涉及,如此忙于重启IPO的动机究竟何在?要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决不搞简单停留于融资的层面上理解。有人总认为ZJH经常做事很愚蠢,其实不然,他们的每一个政策都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虑,都隐含很深的目的,不但不愚蠢,反而完全称得上是老谋深算。在当前这个时候推出这项政策,肯定是具有明显目的的。
一是不满足于大小非解禁出逃的资金。虽然大小非的解禁已经获得了且还将继续获得十分可观的资金,但他们不满足,而且这部分资金显得很凌乱。而通过IPO可以一次性打批发式地获取高额资金。
二是本来国内申请上市的公司就多得不得了,如果休息太久,可能有些等米下锅的公司还没来得及融资就已经垮掉了重启ipo,必须尽快获得继续生存的血液。
三是时机问题。目前市场已经无力上涨是事实,要想大盘站稳3000点再提IPO恐怕已经不现实了,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从1664力推了1000点的涨幅,也到了该回报的时候了。如果此时再不推出,大盘也将出现明显的疲软走势,最终出现竹篮打水的结局。就算推出市场出现恐慌,也可以活马当作死马医,发行多少算多少。
四是试探性。在大盘本身就摇摇欲坠的当前,与其让其技术性地下跌调整,不如干脆一改之前的无数利好而公布一个炸弹式的利空,看看市场的反应。如果市场能够承受,那就可以顺利实施;如果市场实在经不起打击,也还有回旋的余地。
总之,IPO的重启标志着管理层的百般呵护阶段已经结束,随之而来将进入从市场公开索取的阶段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嘛,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哪有光喂草不挤奶、光养猪不杀猪的呢?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理臣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理臣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