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开闸(ipo开闸时间 2015)

据某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目前已有两家拟IPO企业接到了监管层的封卷通知,意味着这两家企业已经顺利通过了财务检查,接下来将等待批文下放。这意味着两家公司可择日上市,而IPO也将开闸。

上述人士表示,发行申请人的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需要进行封卷工作,即将申请文件原件重新归类后存档备查。封卷工作在落实发审委审核意见后进行。如没有发审委审核意见需要落实,则在通过发审会审核后即进行封卷。对于是哪两家企业接到了封卷通知,该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

根据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封卷是整个流程的倒数第三步。该工作完成后,将进行会后事项审核,然后便可核准发行。

华南某券商保代分析也表示,企业在过会之后才可以封卷,由此看出,已经接到封卷通知的两家企业则属于此前已经过会的90家企业中的两家。同时,该人士表示,按照正常程序,拟IPO企业封卷之后两周左右时间可以拿到批文,IPO开闸或将在两周之后。

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数据,此前已经有90家企业通过了发审会。在这90家企业中,机械制造类企业数量最多,共23家;TMT(科技、传媒、通信类)企业数量紧随其后,有22家。能源化工及节能环保类企业共11家。其余企业归纳情况为:农业类7家、有色及新材料7家、医药生物类7家、汽车交运类5家、旅游零售类3家、建筑工程类3家、纺织服装类2家。

从主承销商情况看,国信证券8单IPO企业过会数量最多,民生证券有7家企业过会;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平安证券各有5家。

------------------------

被否决的IPO有多少是错杀

有媒体日前报道称,自2004年开始已经有245单IPO项目被证监会否决掉。这些IPO项目之所以被拒之门外,证监会说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和成长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尽管证监会一直在向市场释放改革现行IPO制度的信息,但在将审核制改为市场所期盼的注册制方面却至今仍不见任何松动。而这个数据的出现,似乎证明,饱受诟病的审核制是有效果的,至少它挡住了245家不合资质有问题的企业进入市场,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企业通过IPO进入了A股市场,市场一定会比现在更糟糕。

但是,有问题的公司全部因为审核制存在而被挡住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前几年爆发的绿大地欺诈案刚刚走完司法程序,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造假公司,公司高管已经锒铛入狱,为它提供中介服务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律师也被剥夺了从业资格。绿大地的案子刚刚处理完成,另一个同样存在造假上市重大嫌疑的万福生科又冒了出来。目前,证监会组织的对这家公司造假上市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只要调查结果公布,等待相关人员的也将是严厉的惩处。但是,两家公司的IPO都成功地通过了审核大门。

ipo开闸(ipo开闸时间 2015)

绿大地、万福生科两家公司逃过证监会的审核混进市场,相比于另外245家公司的IPO被否定,用一句老话来说,也许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一个坏指头的存在并不能拿来否定另外的九个好指头。但是,这两家造假公司的出现,至少证明一个事实,IPO审核制度并不能完全阻止问题公司进入市场。但是,既然发审委会错误地将一个问题公司领进市场,那它会不会又将一个不存在问题的公司错误地阻挡在市场之外呢?我们可以理解甚至原谅发审委在绿大地、万福生科上的失误,毕竟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但是当老虎表现出亢奋情绪的时候,它同样是不能令人放心的。

证监会说,那245家公司被否主要是因为它们缺乏持续盈利能力,缺乏业绩的成长性。但是,看一看目前A股市场上通过IPO成功进入市场的公司,又有多少是具备了证监会所说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呢?否定一些公司,放行另一些公司,这其中的标准究竟什么?绿大地、万福生科因为造假的动作搞得太大而露了原形,那么那些上市后走下坡路的公司,它们当年申请IPO时又有多少是如实反映了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呢?

很显然,这种用权力来为市场把关的审核制,只是满足了权力的要求,不可能达到投资者所希望达到的,也是发审委所鼓吹的目标,亦即把优质的企业送进市场,同时挡住有问题的企业。权力真正希望的只是让A股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成为政府经济调控的一个工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A股市场才创造了一个惊人的世界纪录,连续多年坐在IPO数量的头号交椅上。那些被发审委拿下的公司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是更多的同样有瑕疵的公司却如过江之鲫一般涌入了市场。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最近放风,IPO制度正在改革,而改革的方向是推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他说:“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需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同时,对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不再判断,申报材料把企业情况说清楚,由投资者判断。”这样的改革方向,为证监会减轻了审核IPO发行企业的业绩成长性的压力,但是,证监会又拿什么来检验所审核对象的申报材料是真实而准确的呢?如果做不到至关重要的这一点,证监会还有什么理由把持着审核权不肯放手呢?(国际金融报)

“IPO重启”恐惧症

已经冰封数月的IPO,将要面临再次重启。而之前每次的“IPO重启”都会引发股市的一轮下跌。事实上,股民害怕的并不是重启,而是重启之后的“泥沙俱下”

对于IPO重启,股民似乎有着“谈虎色变”的心态。

从2012年11月16日IPO暂停至今,几乎每一次风传“IPO将重启”,就会引发股市的下跌。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目前财务审核已经进入最重要的时刻,原则上3月31日之后IPO就将重启”,沪深股市午盘后迅速下跌,而当3月27日有媒体报道“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拿到上市批文,4月份IPO重启的可能性非常大”时ipo开闸,股市再次在3月28日出现暴跌。

然而,市场对IPO重启的担忧,似乎并不能最终遏制IPO的重启进程。

虽然官方目前尚未出台IPO重启的时间表,但是从4月起证监会开始接受新的拟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料,且随着IPO财务核查的推进,证监会要求未能在3月31日提交自查报告的IPO在审企业需在5月31日之前提交自查报告。进入5月后开始陆续有机构分析师推测IPO重启的时间点,富国基金甚至在近日推出了一支20%的资金用于打新(用资金参与新股申购)的.

ipo开闸(ipo开闸时间 2015)

“如果我们指望着通过不对股市扩容而遏制股市下跌是不实际的,因为一个只有二级市场、没有一级市场的股市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吕立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IPO肯定会重启,只是早晚的事儿。

IPO重启与股市走向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股民对IPO重启的恐慌,主要是担心IPO重启会使二级市场资金大量流失到一级市场,导致股市下跌。

但诺亚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员张昕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事实可能并没有市场担心的那么严重。

张昕作出此种分析的第一个原因是,IPO财务核查过后剩下的在审企业的融资额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法治周末记者从证监会网站上查询发现,目前IPO在审企业的数量已经由财务核查初期的882家下降到734家,其中还有108家企业处于中止审查阶段,即待发行的企业数量为626家。

“因近两年动辄百亿元的IPO已经日渐稀缺,本次600多家企业IPO融资总量逾3000亿元,估算每单融资不到10亿元,本次IPO重启后月均融资额也不会高于历史均值。”张昕说,2006年6月IPO市场在暂停1年后重启,一年内A股IPO月均融资约200多亿元,而2009年IPO再次经历暂停和重启后ipo开闸,一年内月均融资额达约300多亿元。

除此之外,张昕分析,即便IPO再次开闸,按证监会历年来的做法,重启后前半年也会控制上市企业数量,不会密集放大手笔融资。

“2005年,由于股权分置改革,IPO暂停了一年,2006年6月IPO重启后前6个月,月均上市企业数量为9家;金融危机后,2008年12月6日IPO暂停,2009年6月重启后前4个月月均上市10家企业,半年内月均上市22家企业。”张昕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此前历次IPO重启时证监会的普遍做法。

综合上述因素,张欣认为此次IPO重启后,因新股发行导致的股市失血量并不惊人,所以从资金角度来看IPO重启对股市的实际影响也有限。

而且在吕立新看来,IPO是否重启并不是决定股市上涨或下跌的主要因素,股市波动受很多因素左右,比如当下的政策、经济形势。“去年11月至今IPO暂停后,股市也依然是有涨有跌。不能因为IPO重启可能导致的消极影响,就把IPO一棍子打死。”吕立新说。

ipo开闸(ipo开闸时间 2015)

吕立新还认为,虽然IPO重启有利空因素存在,但是IPO重启也存在积极作用。

“有时候二级市场如一潭死水时,一级市场如果能引进活水,即优质的企业,或许还会对二级市场的发展有正面影响,因为这样一来会恢复并增强股市的投资价值,提振股民的信心。此前7次IPO的暂停和重启中,多数情况下在IPO重启后股市都在短期出现了上涨。”吕立新说,未来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IPO的重启或许还能有助于股市向牛市方向发展。

重启后不应“泥沙俱下”

但即便是通过IPO财务核查淘汰掉一批企业,此次IPO重启后的融资额度并没有往年大。

在张昕看来,仅在IPO重启后通过控制IPO企业的数量来缓冲IPO重启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并不足够,IPO重启的时间点也很重要。

“历史上有几次IPO重启后股市上行或高位震荡,如2006年6月重启后股市进入牛市,2009年6月重启后股指从暂停前的1600多点涨至3000多点。这几次IPO重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P/E(市盈率,P为当前股票价格,E为该股每股收益)、P/B(市净率,即股票价格与每股账面净值的比率)在重启后都明显高于暂停之时的时值。”张昕由此认为,重启需选择合适的时机,而合适的重启时机应当是P/E、P/B值重返IPO暂停时的相应数值之时。

吕立新认为,近期证监会逐步引进机构投资者到资本市场上来,也是未来能够对冲IPO重启对市场的影响。

但对于当前已经相当虚弱的股票市场,张欣认为“适中地补充相对优质的载体才是温和的治标之术”。

“事实上,股民害怕的并不是IPO重启,而是害怕重启后‘泥沙俱下’。”吕立新说,如果重启后依然和以前一样,粉饰报表、欺诈上市等情况频出,那重启后的股市和暂停前就并无两样。

不过,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此前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专项检查培训会上表示,IPO重新启动,不会按老办法,要实施市场化的改革,建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

证监会近日召开媒体通气会时也表示,今年IPO方面证监会将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包括修订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的责任;深入开展在审企业IPO财务专项核查工作,并将检查中取得的相关经验用到日常监管过程中;不断完善新股定价的约束机制,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继续抑制炒新;坚决打击新股发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股市是有‘情绪’的。政府推行相关改革政策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把这些举措带来的积极信号有效地传达给市场,并有效地提振股民信心,这对于股市走出当前局面也非常重要。”吕立新补充道。

历史上7次暂停IPO

第一次:1994年7月21日~1994年12月7日

概述:在停发新股后,大盘一度快速跌落至325.89点。IPO重新启动后,大盘继续探底,到1995年2月股指探低至524点。

第二次: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

概述:1994年12月IPO重启后仅1个月即告再度暂停,主因仍是大盘的连绵下跌。至新股发行恢复时,大盘回调至700点。

第三次: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

概述:此轮IPO重启后,大盘很快到达阶段性底部513点。此后股指一路走高,展开一轮大牛市,至1996年底时股指已经升至1259点附近。

第四次:2001年7月31日~2001年11月2日

概述:当年6月,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市场价减持国有股”招致市场猛烈的抛压,上证综指从阶段高点2245点开始一路下泄。其间证监会完全停止了新股发行和增发。此轮IPO重启后,2001年12月股指再度向下,并自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熊市,直至股权分置改革实施。

第五次: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

ipo开闸(ipo开闸时间 2015)

概述:证监会于当年公布了试行IPO询价制度,在正式方案出台前,IPO被暂停。

第六次: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

概述:由于股权分置改革,IPO暂停了1年时间。IPO重启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先后上市,A股迎来了牛市。

第七次:2008年12月6日~2009年6月29日

概述:金融危机以及新股大量发行导致市场暴跌,至2008年12月时股指最低只剩1664点。在此背景下,IPO暂停。IPO在2009年6月末重启,助推股指在1个月后升至3478点。(法治周末)

IPO改革关键在于恢复投资功能

欧阳修曾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笔者看来,对于IPO改革来说,这何尝不也可以看作为解开这个一直纠结在我国资本市场广大投资人心头的定位矛盾问题的一把心钥。

IPO发发停停,停停发发,之所以至今犹自纠结在何时重启和如何重启的矛盾之中,其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市场当局在“重融资轻回报”的IPO体制要不要改革和如何改革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的缘故所造成的。

我国资本市场在其开启股票交易之始就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为己任,殊不知资本市场之所以成其为资本市场,顾名思义就是以资为本。任何的融资功能都是以投资功能为前提为基础的,没有“投资梦”,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融资梦”。离开了广大资本人的投资意愿,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实,IPO不是不可以重启,但是决不可以单纯解决市场不能没有融资功能的问题而重启,而只能是为了满足市场不能没有投资功能的需求而重启。历史上,投资者一次又一次地将“投资梦”寄托于IPO的重启,但却一次又一次地由于所谓的IPO改革并未真正改变其“重融资轻回报”的基本倾向而梦碎。梦醒之后的投资者现在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害怕IPO重启,其实,害怕的并不是IPO,而是“狼来了”。

IPO改革是IPO重启的必要条件,也是其之重启能不能成为市场投资功能恢复正能量的充分条件。人们所期待的IPO改革也许并不是非得一步到位的注册制而不可,而是“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大而言之,就是行政权力逐步退出用审核的方式为信息披露作背书的传统监管方式,变“以管代监”为“监而督之”,使信息披露者对其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所承诺的投资回报预期真正负起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在此前提下,IPO定价权、配置权和利益分配权的还权于投资者,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取信于市场的有效改革。

千里之行,始于跬步。“中国梦”之体现于资本市场,说到底就是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梦”。对于IPO改革来说,“投资功能”的恢复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根本性大事。“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投资功能一到位,融资功能的兼而得之,乃是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一切有关IPO重启的疑难或都将由此迎刃而解。(中国网)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理臣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理臣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企业税务筹划方案 首次免费咨询

400-835-0088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福建公司:泉州市晋江万达写字楼B座2306

香港公司:香港九龍观塘创业街25号创富中心1907室

厦门公司: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0号新港广场15楼

电话:400-835-0088(企业财税资本问题24小时服务)

邮箱:zx@lichenkj.com

致客户To Customers

希望自己做的事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

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我们做的教育还是咨询还是资 本,都是在帮助别人成功。 -理臣创始人 李亚

了解更多Subscribe

理臣咨询微信二维码

关注理臣官方微信

CopyRight © 理臣咨询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917号网站备案